• 前言

    1. 本公司創辦人黃國璋先生,於民國五十年籌設中州紡織公司,設廠於台北縣中和市安樂路,生產紡織棉紗產品,爾後以紡織為經營志業。

    2. 民國五十七年籌劃拓展事業規模,購地設廠於桃園縣觀音鄉觀音村,成立一萬二仟紡錠紗廠,生產各紗類相關產品,定名中州紡織觀音廠及中州紡織中和廠作為區分廠別。

    3. 當時國外原料如棉花、大豆、糖類等大宗物資,採購均設「外匯管制」,統一歸由物資局辦理進口,再由登記合格廠商,配發承購使用,當時政策規章,使用進口物資廠商須要公司對公司、廠對廠作互相連保規定,致使公司進行承購彰化縣福興鄉福南村,設有八仟紡錠之「三達紡織廠」,改名為中泰紗廠股份有限公司福興廠,以符運作需求及永續經營。

  • 中福紡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

    1. 民國五十九年,創辦人黃國璋先生鑑於當時由農業設會轉型工業發展之期,決定適時做擴大規模投資,增設擴廠對策,因中州紡織中和廠及觀音廠廠地不足,不符擴廠投資條件,遂進行尋覓廠地,選定於桃園縣中壢市內厝里,承購土地約二萬餘坪,做為設廠用地並另行籌組新公司,登記為中福紡織股份有限公司,工廠定為中壢廠。

    2. 土地購妥後,積極投入籌設新建一期廠房工程,引進日本、德國精密機械設備,裝設共一萬二仟紡錠,並趕於民國六十年正式開工生產,產品行銷織布針織市場,聲譽日隆。

    3. 民國七十年因應業務成長需求,公司籌設進行二期廠房工程,進口日本、德國新式機器共二萬八仟紡錠設備,投入生產,連同一期設備共有四萬餘紡錠規模,成為國內中型企業之佼佼者,產品行銷遍及海內外市場。

    4. 民國七十五年國際市場景氣復甦,業務需求興旺,公司再行籌措擴廠,興建三期工程,再度引進歐日自動化紡紗機台,共二萬六仟紡錠設備,即時投入生產,時一、二、三期設廠規模已達六萬六仟紡錠,成為國內知名大廠,業務蒸蒸日上。

    5. 復於民國七十八年,當時國內外市場需求已飽和,品質要求列為第一要務,因應市場競爭,公司決定汰舊換新第一期機器設備,再度引進義大利及日本新式自動化機台,共一萬餘紡錠投入生產,提升品質及產能,原汰舊機器則移送菲律賓設廠營運。

  • 公司轉型發展,更名中福振業股份有限公司

    1. 紡織產業後期受到新興國家競爭及生產成本節節升高等不利因素,下游廠商紛紛出走,往大陸及東南亞新興國家設廠生產,致業務萎縮經營日漸困難。

    2. 公司決定因應潮流成立營建事業部及電子事業部,進行事業更新轉型規劃,公司名稱變更為「中福振業股份有限公司」。

    3. 紗廠設備於民國九十年辦理停止生產作業,原業務改由國內外採購提供因應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fte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